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规范》编制说明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规范》编制说明

时间:2025-08-02 23:11:07 浏览次数: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规范 》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不同程度存在偏重“读万卷书”、缺少“行万里路”,“知”多而“行”少的现象。研学旅行的提出,就是要统一“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求学过程,是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1.工作简况 1.1 编写目的及任务来源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开展研学旅行的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文件,其中都明确要求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把研学旅行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范畴。2016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工作的通知》,确定了10个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实验区以及研学旅行的基本原则、实施时间等。2016年底,教育部会同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上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国家旅游局开始实施《研学旅行服务规范》。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将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范畴,极大地促进了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发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活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

 由于我国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刚刚起步,各地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存在认识不够深入、思想不够

 统一、出发点各异、经验缺乏等现象,出现了“四不明确”问题,即:不明确研学基地怎么建设、不明确研学旅行如何组织实施、不明确研学旅行课程如何开发、不明确研学旅行如何评价,导致“只游不研”“只旅不学”“只学不旅”、“品牌缺失”等现象。因此,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迫切需要一套操作性和指导性强的统一规范标准,具体明确研学基地、研学课程、组织实施、研学评价等规范,以保证中小学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标准化、课程建设科学化、组织管理规范化、教学活动有效化、活动评价合理化、研学实践品牌化,促进研学旅行活动健康持续发展。

 为此,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和指导下,江西师范大学组织高等教育学界、行业界、中小学相关专家,围绕“研学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活动评价”四个方面,开展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系列标准研制(包括: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建设标准、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组织实施标准、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课程建设标准、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评价标准),以期为我省乃至全国研学旅行提供一套可供借鉴和评测的权威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性规范。

 以上内容为本文件编制提供政策支撑、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本地方标准列入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9 年第三批拟立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清单,由江西省教育厅委托江西师范大学负责组织起草。

 标准立项信息如下:

 项目名称:中小学研学旅行实践教育系列标准 制、修订:制订

 国际标准采用情况:无 上报单位:江西省教育厅 1.2 2

 标准研制过程

 1.2.1 组建了研学旅行标准编制小组。由江西省教育厅委托江西师范大学组建了有教育学、历史学、地理学、旅游学、传播学,以及旅游行业和中小学一线等专家组成,其中正高 3 人,副高 5 人,旅游从业者 4 人,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教师 5 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 10 名。广泛调研收集了国内外研学旅行方面的法律法规、研究成果、经验总结和文献资料,并对汇总的资料组织了多次学习、探讨。同时,编制小组还与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小学校负责人和教师、研学基地负责人和专业指导人员、旅行社负责人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调研材料

 1.2.2

 标准起草阶段。2019 年 3 月-2019 年 7 月,在参阅《研学旅行理论与实践》《研学旅行教育课程研发与实施标准指南》《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探索与践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手册》《研学旅行工作导案》《研学旅行课程概论》《研学旅行学校指导手册》《我的研学足迹》《高中生高端研学旅行的探索与实践》等文献基础上,起草了标准草案,并进行了立项评估。

 1.2.3

 标准征求意见阶段。2019年7月-2020年10月,先后多次征集研学旅行教育、组织管理等领域专家意见。2019 年 7 月至 11 月,多次前往北京等地,通过组织专家意见征集座谈会方式,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评价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省宜昌市教育局、首师大附中、清华大学附中、北京新时代科教院、明德未来等单位专家进行了座谈。还采用

 现场走访中小学校方式,先后去了北京中学(东坝校区)、清华大学附中等学校,与相关领导及研学旅行一线教师进行了座谈。2020 年 5 月至 10 月,江西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正式发函至省文旅厅、省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各设区市教育局、相关研学基地、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多方征求意见。最后,根据专家和各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送审稿。

 2. 地方标准编制依据与原则、 适用范围及 主要内容说明

 2.1 地方标准编制依据与原则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集“通过亲近和探究自然,接触和融入社会,关注和反省自我,体验和感受集体生活,使中小学生养成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责任担当等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综合思维、高阶思维和公民素养”研学旅行总目标,围绕“研学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组织实施、活动评价”四个方面,开展相关标准研制,实现“游中有学、学中有研、研中有思、激思导行”,做到“游学组合、动静结合、做思融合、思行整合”,为研学旅行提供一套可供借鉴和评测的权威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导性规范。

 研学旅行“四大”标准体系中,“研学旅行基地标准、研学旅行课程标准、研学旅行组织实施标准”是重点,评价标准是伴随前面三个重点标准而定。

 2.2 标准适用范围

 江西省中小学校及相关研学旅行组织、机构等。

 2.3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本标准研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与中小学相结合,省内与省外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拟研制“研学旅行基地

 (营地)标准、研学旅行课程标准、研学旅行组织实施标准、研学旅行评价标准,形成完善的研学旅行标准体系,为我省乃至全国研学旅行实践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导,促进研学旅行健康发展。标准具体内容与框架如下:

 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研学旅行是围绕课程而进行的,课程标准建设至关重要。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定位;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小学、中学、高中三个学段,按照价值认同、实践内化、身心健康、责任担当四个方面制定目标体系等);课程结构(按照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分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六个类别课程分别研制课程结构等);课程内容(按照地理类、自然类、历史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六个方面,按小学、中学、高中分别研制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其中:地理类包括:地理位置与地名、地理要素与景观、地理环境、地理标志、人地协调观与地理审美,自然类包括:自然现象与景观、自然资源与灾害、自然生态、自然规律,历史类包括:历史遗迹、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聚落、纪念场所、历史题材艺术、家国情怀,科技类包括:科技发展、科技研发、科技建设、科技伦理,人文类包括:人文特色、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建设,体验类主要包括体育与拓展运动、劳动与创业、集体生活等)、课程整合(研学课程与国标校本课程整合)、教材标准(指导师生研学旅行所有行为,包括师生互动行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行为、多学科教师协同指导行为。适用研学旅行全过程,包括行前预备、旅行研学、行后总结评估和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放在研学旅行活动上,包括认知活动、操作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

 等。主要内容有:研学旅行的意义、目的和具体目标,研学旅行的组织开展及其过程,研学旅行的知识基础,研学旅行的基地、营地、线路、实践点及其活动任务,研学方式、方法和装备,研学旅行的成果与评估,研学旅行的注意事项与应急措施等)、课程评价(包括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必要性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影响评价、成效评价、可持续性评价、可推广性评价等)。

 3. 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本标准是根据国内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开展具体情况进行编制,相较于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内容更详细、全面,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4.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本文件遵循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无交叉、无矛盾和冲突。

 5.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本文件遵循了各方参与原则,制定时充分吸收了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无重大分歧意见。

 6. 地方 标准作为强制性 地方 标准或推荐性 地方 标准的建议

 本文件全文为推荐性地方标准。

 7. 知识产权状况声明

 本文件未接到任何涉及相关专利或知识产权争议的信息、文件。

 8. 贯彻 地方 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 标准发布后、实施前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政府宣传平台、主流媒体、企业交流平台广为宣传,为该地方标准的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对标准的不同使用对象,中小学校、研学旅行机构等,

 有侧重点地进行培训、宣传。

 ○3 建议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标准发布后,对标准的执行情况加大监管力度。

 ○4 标准实施的过渡期宜定为 6 个月。

 9 9. . 预期效果

 本标准对于规范我省中小学研学旅行教学组织等工作,确保研学旅行教学内容全面、措施合理,对被评估研学组织、服务、评价等均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同时对政府部门掌握研学基地(营地)建设、研学课程(资源)开发管理、研学组织实施、研学效果评价、事故应急等能起到引导和辅助决策作用。

  《中小学研学旅行组织实施规范》地方标准起草组

  2020 年 12 月 1 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小学 编制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