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档案解密对于基辛格人物简介

档案解密对于基辛格人物简介

时间:2025-08-02 05:55:10 浏览次数:

 档案解密关于基辛格人物简介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档案解密关于基辛格人物简介》的内容,具体内容:在美国有一个人能同时代表政、商、学三界发声,那恐怕当首数耄耋之年的基辛格了。他是全球最有发言权的外交家、战略家;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基辛格的人物生平欢迎阅读!基辛...

 在美国有一个人能同时代表政、商、学三界发声,那恐怕当首数耄耋之年的基辛格了。他是全球最有发言权的外交家、战略家;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基辛格的人物生平欢迎阅读!

  基辛格的人物生平简介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 Alfred Kissinger,1923 年(癸亥年)5月 27 日—),德国犹太人后裔,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23 年 5 月 27 日生于德国费尔特市,由于纳粹党的迫害,1938 年移居美国,1943 年入美国籍。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 1973 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 年到 1977 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6 年 5 月 9 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世界诗词协会副主席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

 基辛格与布什

 基辛格与布什

 卿。

 1943-1946 年在美国陆军服役。

 1950 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 年获文学硕士、1954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51-1969 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 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1969-1973 年任尼克松政府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并兼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到 1975 年。

 1971 年 7 月 9 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3 年 1 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1973-1977 年任国务卿,获得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此后在乔治敦大学任客座教授,兼任全国广播公司顾问、大通曼哈顿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阿斯彭学会高级研究员等职。

 1977 年 1 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1982 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1983 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1984 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

 1986 年 9 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

 1987 年 3 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

 2002 年 11 月 27 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立委员会的主席,12 月 14 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

 2002 年 3 月 5 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

 著有《核武器与对外政策》(1957 年)、《复兴的世界》(1957 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 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 年)、《白宫岁月》(1979 年)、《纪录在案》(1981 年)、《动乱年代》(1982 年)、《大外交》(1994 年)、《论中国》(2011 年)、《世界秩序》(2015 年 等。

 关于基辛格的重要事件

 基辛格获 1973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1977 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1971 年 7 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2 年 2 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他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并多次访华。

 2003 年 10 月应外交学会邀请访华。

 2005 年 5 月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访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会见了他。

 2007 年 4 月访华。

 2009 年 1 月来华出席中美建交 30 周年纪念活动。

 2011 年 6 月 27 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基辛格。

 2013 年 7 月 3 日,正在上海的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西郊宾馆会见并宴请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及家人。

 2015 年 3 月 17 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2016 年 5 月 9 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获得国防部卓越公共服务奖章。

 2016 年 12 月 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中美关系研讨会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基辛格有巨大影响力的原因

 和母以子贵的原因差不多,因为新世纪中国和印度的重要性,基辛格是美国少数真正懂中国和印度的国际问题顶级权威,而其他议题的专家可替代性强。

 90 年代以前,美国地缘政治的核心议题一直是苏美关系,因此国际关系顶尖人才和管理者大多是这个领域的,甚至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的国务卿也是这个领域的。比如克林顿时期的奥尔布赖特是研究东欧,特别是波兰的,1981 年她就写了《波兰:政治变化中新闻界的作用》;再比如赖斯的伯乐就是奥尔布赖特的父亲——东欧关系专家,因此 26 岁就被斯坦福聘为副教授了,后来其学术观点被老布什的国务卿斯考克罗夫特赏识,接着进入布什家族核心圈子。

 奥尔布赖特、斯考克罗夫特、赖斯这些人现在都活着,但没有基辛格的影响力,关键就是在美国这个领域的专家太多了,他们之间的可替代性强,而时代造成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是断层的。上个世纪 40 年代,美国中国问题专家大部分认为中国共产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共产党,而是民族主义政党,只是挂了一个共产主义的牌子,和国民党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建议

 杜鲁门不要管中国内战。结果美国因此丢失大陆,这群专家被媒体和政府斥为一群猪,这造成中国问题专家第一次断档,因为没人信这群人的学术水平,也就没人咨询他们。

 从 60 年代开始,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经过越战和古巴问题开始选择战略回收,选择和中国结盟。这时候 40 年代那群专家说看吧,我们当年说的是对的。问题是当年的中美关系是服务于中苏关系的,因此除了 70 年代初期破冰时期,中美关系依然不是美国外交核心议题,也熬不到领导岗位,基辛格是特殊时间的产物。总的来说中苏结盟,中苏外交政策类似,美苏关系才是美国核心议题,造成中国领域专家没有太多顶层政策设计机会,这造成美国中国问题专家第二次断档。

 冷战结束到现在不过 25 年,中国替代俄罗斯、日本、欧盟、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外交核心是奥巴马任期的事情,到如今不过 10 年。再此之前,无论克林顿还是小布什,中国在其任期内并没有比其地缘议题高一档。说到底,10 年前美国核心议题还是恐怖主义,再往前还在谈南斯拉夫问题,中国不是美国外交核心议题,因此直到目前为止中国问题专家很少进入美国外交决策高层。

 美国顶层外交政策设计经验,如何给总统做建议呢?这一切造成基辛格关于中国外交经验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从奥巴马开始中国才有了特殊的分量,其连任后首访东南亚,是美国历史第一次。特朗普也是先和日本首相会面。显然无论东南亚还是日本,其核心都是关于中国的地缘政治。基辛格是少数了解中国政治的美国外交精英,他不仅理解中国人的思维,在中国还是人脉。看看基辛格 2011 年访

 问重庆前后迥异的态度,就知道他在国内人脉是超乎寻常的。最近基辛格访华和川普和台湾电话,大陆之所以低调处理,肯定是因为特朗普在通电话之前已经通过基辛格和中国知会过了,虽然其中具体的交易筹码不得而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基辛格实际上任过美印协会主席,因为他任内处理过第三次印巴战争,也就是这次战争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被分割出去了。因此基辛格不但理解中国,而且对中国周边国家,比如越南、印度、新加坡他都非常了解,在世界重心东移的环境下,他的智慧就分外重要了。

 在介绍了基辛格处理印巴战争后,就不得不说 1973 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这时基辛格刚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变成国务卿。也就是说,1971 年7 月基辛格刚访华,同年十一月印度就和巴基斯坦打仗了。1973 年 1 月和越南谈判,同年 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就对以色列不宣而战。你说他有多忙?他的经验有多少?

 简单地说,就是基辛格关于中国的外交经验在美国可替代性差,而且其对亚洲其他地区也十分熟悉,如今和中国关系又是美国外交核心议题,加上其出色的外交才能与经验,因此影响力才会比其他国务卿大很多。

相关热词搜索: 基辛格 解密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