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资源的开发一一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1.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学会分析区域能源开发的条件及评价。
2 2.了解山西省加强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明确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一般途径。
3 3.通过图表和文字材料,分析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4 4.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山西能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1.评价山西资源开发条件; 2 2.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能源综合利用的具体措施与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 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导入一:
2013 年山西煤炭行业税收大幅下降。山西省国税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 年 4 月份,该省煤炭生产入库增值税 30. 8 亿元,同比下降 38.1 1%,减收 18 . 99 亿元, 而与煤炭相关联的电力、焦化、钢铁、机械行业入库增值税总规模虽然仅有 11 亿元,却分 别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作为煤炭大省,在实现工业新型化的举措上,山西省确定的“以煤 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路径和以实现煤炭大省向以煤为基的现代产业大省 跨越的战略初见成效, 正沿着以煤化工为主的路线走多元化道路。
山西省是如何实现产业的 升级改造的呢? 导入二:
有人说, 山西有煤, 是福也是祸。
山西省委主要领导认为, 祸不在于山西有煤, 而在于没有牢牢遵循科学发展观。
去年 8 8 月,山西省确立了 “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的构想,并得到中央的肯定和支持。
重构能源优势的决战迅速席卷山西大地。
如何评价我国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 1 课时 资源开发条件和能源基地建设 合作探究 1 1:如何区分自然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 点拨:能源既包括天然的, 也包括人工的。自然资源中的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即能源资 源,能源也包括一部分自然资源即天然能源或能源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自然资源, 矿物能源 又叫化石能源,是矿产资源中可以用作能源的那一部分, 它们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女吓 图:
合作探究 2 :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阅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华网太原电:山西省煤炭厅发布最新数据称, 2 2012 年山西煤炭产量将控制在 9 9 亿吨。今后 4 4 年内,山西重点推进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和 8 18 个国家煤炭矿区建 设,总产量控制在 0 10 亿吨。试分析评价山西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点拨:山西煤炭能源基地的形成与其优越的开发利用条件密切相关, 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优势条件的评价具 山两省主翌煤 IH和 煤矿的分布
资源优势 辯 m 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 R 市场条件 消不■消*加为能费 源供求源M用煤的消构 能费应能数断U主源结 /焦_宪- H 线至 II 照
育多条铁 通过*交 通比较怔 利 【思维拓展】黄土高原许多地区建设露天煤矿的有利条件和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危害分别 有哪些? 有利条件:当地的煤矿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危害: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 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空气;露天开采,雨水冲刷下渗,污染水源。
【思考提示】
1 •我国与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哪些不同? 答:对比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是由很多因素相互影响形成 的客观事实,并将延续相当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及发展相关产 业,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
2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对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 答:我国每年有近 1 1 亿吨标准煤的能源缺口, 需要花费大量外汇去购买石油。在国际石 油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 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甚至煤 的比重还有可能增加。山西是我国产煤大省,其煤炭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提高能源的自给率,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反思归纳】能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和方向由区域能源开发条件所决定,具体如下图所示:开果条件 煤舉•筠釆規械采 K,浅于开大机开 中feJIK适天和«化
区拉条件 处中区近能费 地何地邻吃消场
大同 和./
【特别提醒】开发条件不同于开采条件。区域的开发条件包括区域的资源状况、 市场条 件、交通条件等;而开采条件仅是资源状况中的一种。
【读图思考】教材 3 P43 图 3 3. 4 4 此图反映山西铁路运输干线分布状况。
从分析图中铁路干线的走向及起、 止点入手,需 明确以下问题:
( 1 )山西省煤炭外运路网体系的构成情况如何? 提示: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2) 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反映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有什么特点? 提示:山西省运煤线路主要是东西走向, 这反映了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基本格局, 即 西部能源有余,而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不足,因此煤炭的运输可称为 “西煤东运”。
(3) 晋煤外运的线路主要有哪些? 提示:大秦铁路( (大同一秦皇岛,秦皇岛港出口 ) )、神黄铁路( (神木一黄骅港,黄骅港出 口) )、焦兖日铁路( (焦作一兖州一日照,日照港出口 ) )。
简图法记忆山西省煤炭外运铁路线 尢菇线 丸同 Q ----------------
-
------------
朔州神放线 抻木 0—— 0 ------------ — ---------------
合作探究 3 3:能源基地建设
要求。区反能源审 —
市场开岌前景 1
区域资源开发利 用规模和方向
oUJKt 图甲为“我国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 ,图乙是“煤炭产区及外运线路”。读图完成下列 6 枝城
(1 1)
简要说明图甲所示地区发展工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有哪些。
(2 2)
图甲所示虚线地区范围内,在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发展与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有 哪些?应如何解决? (3 3)
图乙中显示我国煤炭工业空间布局所存在的问题是什么?结合图示,目前的能源 输出方式主要有哪些? 点拨 :
(1 1)
① 煤炭、有色金属、稀土、非金属矿等资源丰富 (资源优势 ); ② 承东启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区位优势 )。
(2 2)
① 水资源短缺一一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② 交通运力不足——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 ③ 生态脆弱,污染严重一一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防治污染。
(3 3)我国煤炭工业空间布局不平衡。
能源输出方式有:
① 通过铁路运到东部沿海港口,再通过海运运往南方; ② 通过铁路、公路运往南方; ③ 通过建坑口电站,将煤炭转为电能输出 (西电东送 )。
【活动点拨】课本 3 43 页“活动” 山西省输煤与输电的对比分析 (1 1)
从价格看,同样一吨煤,输电的效益高于输煤。
(2 2)
从运输成本看,输电成本低于输煤。厢丿 11W tor ur \W
(3) 从环境效益看,向外输电会加重供电区的环境污染,但会改善消费区和沿线的环
(4) 从水资源方面看,山西省是缺水省份,而燃烧煤发电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反思归纳】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 国家围绕山西省煤炭的开采、 晋煤外运和加工转 化进行能源基地建设。
|扩大开采规摸、聯成 林空 -[洽匸「专笆茯
_________________
枝膳为主 I 一
---------
匚
【课堂小结】
第 2 课时 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合作探究 1 1:能源的综合利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山西省作为中国的“鲁尔区”,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其煤炭产量、调出量 和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近年来,随着山西经济的发展,交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材料二: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境。
IS a_i _ | ” 11
I 仙强爆疑的 加工转换 厂|建设垃 g 电珊一麼输煤为输电 为冶佥工业提供说 科、向外输出焦炭 资源丰富,开采 条件好 T 市场广 阔:位置适中. 交通比较便利 资源 开发 条件 能源 基地 逢设 扩大煤炭开采 量,提高晋煤外 运能力;加强煤 炭加工转换
材料三:山西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图 (1 1)
山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各行业各自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各工业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山西省应采取哪些措施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 (4 4)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使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点拨:(1 1)煤炭工业向气化、液化产品方向发展。冶金工业向不锈钢系列制品与铝制 品系列方向发展。化学工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建材工业向轻型、薄型方向发展。
(2 2)
依据材料二,8 2008 年加工工业比 3 2003 年比重上升;原料工业占主体地位。
(3 3)
①推动能源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转变关键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协调 三大产业的发展;②适当压缩原煤的生产规模和数量,推动煤炭生产的深加工和能源的转化, 提高经济效益;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使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 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加快经济的发展。
(4 4)由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兀结构。
【思考提示】
1 1.山西省构筑三条产业链依赖哪些资源条件? 0 输出铝制需 打铝矿开采|铁矿开采卜痂頑] 输出化工产隔二输出水泥 1?H5 2003 2008 (卄} 再匸训fflJIIffi的比眠( (X X
输; 1} 钢
煤一电一铝:依赖煤炭和铝矿;煤一焦一化:依赖煤炭;煤一铁一钢:依赖煤炭和铁矿 2 2•煤炭的综合利用使山西省输出产品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由原来输出煤炭,现在输出电力、煤气、液化气、焦炭、化工产品、水泥等;能够提高 经济效益。
【思维拓展】
在开发资源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 随着资源的枯竭,生产力会出现大量过剩, 人们把 这类城市称作“资源枯竭型城市”,这类城市应该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答案 :(1 1)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是随资源利用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败, 以后应引进新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 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反思归纳】列表比较山西省能源综合利用前后的差异和变化 对比项目 能源综合利用前 能源综合制用后 产业结构 单一绪构 餌元结构 主导产业 煤莢工业(采 18 工 业)
师料工业跆金,化孰建材)
能源综合刑用 程廈低 程鮭
原 1 粘赵 电力、煤气化? V 焦寂,钢材.铝制品*化工产品 结果 结构效益低不,生态 环険问题严重 提高了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旌 煤炭生产一 科精 出 煤一电 一铝、 煤一焦一化.煤一钱亠钢 自主学习: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 .山西省能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 1)生态问题;( 2 )环境污染 2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新技术 ( 17 )重化工业 ( 18 )煤矸石 ( 19 )煤泥 ( 20 )消烟除尘 ( 21)防风林带 合作探究 2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读图思考】教材 6 P46 图 3 3. 10 此图展示了露天采煤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从分析图例入手,需明确以下问题:
(1 1)从排水沟到沙丘,植被变化有何规律? 提示:从排水沟到沙丘依次是乔木、灌木和固沙草方格,这说明水源条件越来越差。
⑪ _____ 技术 技创为导 以术新先 煤宾综合利用技术 ⑫ _____ 利用技术 技术改逍和坏境保护 建立一个 多品种 X 多层次的 —生产 休系 (2 2)调整产业结构 工业 为主 对原有的曜化工业进行调 整,使其产骷向⑮ ______
方向发展 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 @ _________ 产业和旅游业, 降低⑰
___ 的比班 ⑱ ____
用于发电、 供热和垃 充露天矿 坑及培陷 区 ⑲_经 「燥石再 利用 做好⑳ _________
匸作,对矿区道 厂路和作业面洒水 降尘、煤肝石自 燃区域附氣灭火 营造㉑ ______
」开展窟,堆绿化 逍林 自我校对:⑩三废 ( 11 )洁净煤 ( 12 )废弃物 ( 13 )清洁能源 ( 14 )重化 ( 15 )深加工、高附加值 ( 16 )高 以⑭
(2 2)居民点的选址有何要求? 提示:居民点要求交通便利,离工矿区和复垦区距离较近。
【针对训练】读“露天煤矿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E3 检丘 EH 因松草方略 木 時霁启
(1 1)
黄土高原很多地区能够建设露天煤矿的原因是什么? (2 2)
露天煤矿易于对自然环境产生什么危害? (3 3)
露天矿区建设隔离护坝的原因是什么? (4 4)
复垦区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 1)
当地的煤炭资源埋藏浅、煤层厚且稳定。
(2 2)
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地表裸露,产生沙尘,污染大气;露天采矿,雨水冲 刷下渗,污染水源。
(3 3)
保护河道和矿区,防止废弃物进入河道,防止洪水冲毁矿区。
(4 4)
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地,减少大气污染。
【读图思考】教材 7 P47 图 3 3. 11 此图反映了山西省污染水源经过沉淀池处理的二次利用情况。
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 山西省尤为重要。从分析图中箭头、箭尾的内容入手,需明确以下问题:
(1 1)图中废水的来源有哪些? 提示:图中废水来源有矿坑水、洗煤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思维拓展】区域优势资源开发 (如山西能源开发等 )的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 对该区域的优势条件进行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反思归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途径
【课堂小结】
I 存在问题 1— 匾源的综合利屈产业结构屈 f 踊栗 环境的保护与洽理 课后作业:设计一个简易小实验,模拟露天开采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写出实验材料、实 验步骤和所得结论。
【教学反思】
1 •教学预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煤炭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知道 环境保护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
2 2•教学反馈:基本达到预测的效果,根据板书归纳内容,强调其他自然资源和煤炭资 源利用相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析学习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方法, 以及在能源开发 中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3 •课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讨论也积极热烈,有些学生甚至 争辩得相当激烈,教学效果比较好。但是,也有很多遗憾和不足,一个是明显感到课时紧; 第二个是班级人数多,不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第三个是当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 如“矿 难频发”,“官煤勾结”等,个别学生的观点有些过激,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的看问题的角 度和思路。
生态环境建设模式
相关热词搜索: 山西省 为例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