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党团工作 > 对联教学设计

对联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02 17:53:41 浏览次数:

《对联》教学设计

山东省兖州市第二中学 郭红梅

[学习目标]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及含义。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三、掌握对联的写作。

[学习重点]

了解对联的特点并掌握对联的拟写。

[学时]:2课时

[学习过程]

一、了解对联的起源

中华第一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二、了解对联的特点 杨升庵是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受到相亲们的夸奖。

有一回,他在家乡始康县(今四川新都县)一个堰塘洗澡。始康县令恰巧路过堰边,见杨升庵并不回避,顿时火冒三丈,本想派人打他一顿板子,可是杨升庵拒不上岸。县令美办法,便叫跟班把他的衣服裤子挂在路边的古树上,说:“我出幅对子--‘千年古树为衣架’,你若是对得好,便还你衣裤。”杨升庵不等县令话音落,便在堰里信口对出了下联。县令一听,便让人从树上取下衣裤,还给杨升庵,并请他到县衙作客。

从此,杨升庵便有了“小神童”的称号,当地的农民也把他洗澡的堰,取名为“娃娃堰”。

1.试一试:为这个对联拟出下联。

千年古树为衣架

2.想一想:你所对的对联有什么特点?

三、牛刀小试

(一)评改对联

1.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
2.上联: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亭榭;

下联: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之轩斋。

下联改为:

3.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上联改为:

(二)改改高考卷

1.上联: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下联:冰消雪化万朵梅花扑鼻前

2.上联: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下联:丹霞西樵鼎湖,全是广东名山

3.上联: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下联: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年来到

4.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

5.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

(三)补充对联

(1) 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 。

(2)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欧阳修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3)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用一成语写出横批。

横联是

(4)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

,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5)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四、对联试拟

1.蚕吐丝——

辞旧岁——

画饼充饥——

行千里路——

福如东海阔——

家中世界小——

冬去山清水秀——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2.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五、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在边

天下英雄豪杰,到此无不低头屈膝;

世间贞女节妇,进来纷纷解带宽裙。

六、课后作业

试为学校大门拟一副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甘南县第二中学语文组

梁奉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联学习与欣赏,尝试对对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联的欣赏和对对子的活动,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

魅力,引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学会对对联。

教学重难点:

对联的特点及其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周星驰经典影片《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对子片段进行剪切,通过简短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看能否对出“赏花赏月赏秋香”这样的名句。

二、对联的发展:

俗称对子,雅称楹联。

只存在于汉民族文化圈 。

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三、探索发现:

(1) 列举播放短片中的一些符合基本要求的对子,让学生分组探索讨论,看一看对联有什么特点?

能否发现:看一看对联有什么特点?

图画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棋盘里,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

(2)让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出对联特点:

对联的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要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句子节奏形式相同

忌:同位与不规则重字

如: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则要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词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正对:上下联表现相近或相似的内容。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用来表示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联内容是相反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它的上下两联不是并列关系,而常是因果、条件、假设等主从关系。

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四、对联欣赏

围绕目标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按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由学对的基本起步开始,先参与一些对对活动,欣赏奇联妙对,了解对联艺术手法,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最后创设教学的亮点和活动的高潮。

在赏析对联前,先出示图片,让学生先猜一猜图片中的画面为何处、为何人,然后出示对联加以印证,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对应上述归纳总结出的对联特点,让学生完全掌握对联特点。

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名胜联,题于湖南岳阳城楼。上联写洞庭湖景,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写爱国爱民的情怀。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仞:古时

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千仞指极高。

这是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所写。上联告诫自己要广听意见;
下联勉励自己要无私刚正

杭州岳墓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是杭州西湖畔岳飞墓

阙门楹联。上联赞岳飞“精忠报国”;
下联鞭秦桧卖国。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

朝, 朝

朝, 朝

长, 长

长, 长

消。

朝:
( cháo)同“潮”,涨潮 (zhāo)早晨。

长:
(zhǎng)增多 (cháng)同“常”。

明代文学家徐渭所写。用海水每天的涨落与浮云的消长表达人们对传说中孟姜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千里送寒衣的执著精神的崇敬。

五、对联大比拼:
本着教学富有层次、循序渐进、步步推进的特点。

通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思路。

先出示一些学生接触过的人物进行描写的对联,让学生猜一猜是谁,然后还是让学生对应相应总结归纳出的对联特点。

然后加大难度,在加大难度之前,出示一张图片,再次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尝试写对联。列举出前几年高考中出现过的对联,采用分组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尝试对出下联。从而达到高考考纲的最终目标。

对于一些较难句子,结合多媒体教学,采用慢进式的方式,慢动作的给出答案提示,让学生接下去,从而对出完整的句子,给学生一种成就感。

1.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

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3.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4.披上战甲,踏上霜花,将一腔热血抛出,

沙场里傲那些英雄好汉。

洗了征尘,妆了水粉,把双目柔情施尽,

人世间活他个万紫千红。

5.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6.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

加大难度了!

1.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二)

•第一题:春晖盈大地______________

科学能致富_____________ 第二题: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上联: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

下联:
祖国江山好, ___________

第二题

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福建题(06年)
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

(平仄不论)

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

下联:
________________

4.(05年福建)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下联: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业布置:对联练习

七、板书设计:

《奇妙的对联》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要词性相对,结构相应。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对联》教学设计 周村区实验学校

毕研艳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演变,初步了解对联的特点。

2.欣赏对联,初步感受汉语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声律启蒙》。同学们还会读吗?

2.齐读。

3.《声律启蒙》把常见的韵字组成韵语,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符合格律的对子,同时又巧妙地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我们的汉语充满着魅力。今天我们就走进《魅力汉语》(出示)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我们之前认识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宝贵财富。除此之外,民间语言也因它们独特的意趣而被人们广泛使用。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和《声律启蒙》很相似的一种语言形式:对联。

二、对联知识对对碰

1.课文的1——4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对联的由来和演变历史。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学习1——4自然段,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每个小组出3个题目,准备参加“对联知识对对碰”活动。

2.活动规则:

老师随机指定一个小组,由这个小组挑选一个小组作为自己的对手,两个小组互相提问问题,回答正确数量多的一个小组为优胜者。

3.学生活动。 4.教师总结。(出示PPT) 5.春联欣赏。

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春联,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三、对联小博士

1.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春联,以前我们也接触过对联,那么对联都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咱们来争当“对联小博士”,待会请小博士结合这幅对联为大家讲一讲对联的特点。

2.教师总结。(出示PPT)

四、趣联集结号

1.下面让我们一起吹响趣联集结号,来读读这些有趣的对联吧。 2.PPT出示,齐读。

五、大显身手。

1.同学们,下面让我们来大显身手吧。你能根据本课的知识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吗? 2.齐读。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语言形式——对联。了解了对联的一些知识,欣赏了很多有趣的对联。其实关于对联的知识还有很多,还有很多有趣的对联,还有很多和对联有关的有趣的故事。课下请同学们继续走进对联的世界,去感受汉语的魅力。

《识对联、对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对联有关知识。(重点)

2、欣赏对联,尝试对简单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难点)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复习导入

1、通过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学们说说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什么有关?(对联)说起对联,我们刚刚学习了一幅有关遗迹的长联,我们一起背诵。(集体背诵)

2、复习对联常识:

通过学习《长城赞》我们初步了解了对联的常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讲过的对联常识:字数相同,断句一致;
上下联相对的地方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
仄(

三、四声)起平(

一、二声)收;
从意境和内容上区分,下联的意境比上联的意境深刻远大一些。

三、新课学习

1、学习第一条 a、师断句,领读。

b、指名学生读,同桌互读。

c、指名生说说与对联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

1 d、师讲解对联。

e、师小结(站在姜女庙前,俯览大海,仰望蓝天,看潮起潮落,云聚云散,不由让人感慨,历史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朗读一边,体会一下世事变迁,人生起伏。

2、学习第二条

a、指名学生读,老师正音。

b、指名学生讲讲课前搜集的历史人物的故事。

c、师重点解释“忠、佞臣(惯用语花言巧语讨主子欢心而施奸计的小人)“。并讲解对联的意思。

d、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对联

3、学习第三条

a、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b、师讲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c、师讲解对联:上联赞美了烈士为国献身的可贵精神,下联概括了全国人民悼念烈士的深切之情,碧血黄花象征烈士的鲜血化作碧玉,精神犹如不畏严寒的秋菊迎风绽放。英雄虽去,但他们的丰功伟绩却浓墨重彩的载入史册,永远被后人敬仰。愁看既是对烈士的哀悼,也是对起义失败时局的忧虑。

d、生满怀敬意朗地自由诵读对联。

三、走近名人名联:(师逐条做简单解释)

1、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毛泽东)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顾宪成)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幅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

2 思想恰恰相反。

3、责人之心堪责己

恕己之心好恕人《三国演义》(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4、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5、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徐特立)

四、活学活用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绿柳展枝舞春风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风送花香红满地 腊梅吐芳迎红日

2、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3、风调雨顺对(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 人寿年丰 花好月圆。。。。。。)

光阴似箭对(日月如梭)

扫千年旧习对(树一代新风)

五、以联共勉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明)徐渭

小学对联教学设计实例

关联词教学设计

对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对象

教学设计对比

相关热词搜索: 对联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