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从结构上看,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是指( )。
A.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 B.学前儿童的终身发展 C.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D.学前儿童的综合发展 2.以下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相关课程领域的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教育的责任是倡导先进的文化价值观与态度行为,这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健康 B.语言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 C.一个感受到美与善的人去为恶的可能性很小,这正是艺术教育对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D.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 3.提出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是( )。
A.埃里克森 B.柯尔伯格 C.皮亚杰 D.班杜拉 4.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这是( )。
A. 移情 B.依恋 C.共情 D.同情 5.多数研究认为,( )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 B.3岁前 C.6岁以后 D.1~3岁 6.以下关于主题教学目标的阐述,错误的是( )。
A.主题目标是由一系列课时教学目标来达成的,它是对课时教学目标的综合说明 B.主题目标的系统性表现在主题的各教学单元内部,各个教学活动之间应具有连续、系统的特点 C.主题教学目标是对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要求的描述,它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D.主题目标的综合性体现在主题教学活动是以一个核心话题涵盖儿童多方面发展的教学系列活动,因而它会涉及儿童多方面的发展目标 7.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 )。
A.教师的教学技巧 B.教师的专业知识 C.课程计划 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 二、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 分)
8.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这是替代性强化。( √ ) 9.在角色扮演中,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角色身份参与到活动中。( √) 10.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2阶段的特征。
( × ) 11.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 ) 12.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共情训练法的要求。
( × ) 13.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 14.观察法是教育评价中最常用的信息收集方法。( √ ) 15.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要求。( × ) 16.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 17.幼儿的不良品德行为属于行为问题,但行为问题不一定是不良品德行为。( √ ) 18.由于认知发展方面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 √ ) 19.对于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教师必须进行惩罚。( × ) 20.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 21.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必然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 ×) 22.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3. 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答:(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
(2)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
(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24. 简述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
答:(1)持久性的困难;
(2)不受普遍方法控制的行为;
(3)不理会现实;
(4)幼儿生活中存在客观困难。
25. 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26.故事(一)一个儿童不知道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有15只杯子。他推门进去,门碰到盘子,无意中把15只杯子打碎了。
故事(二)一个儿童的妈妈外出,他想从碗柜里私自拿些点心吃,他爬上椅子去拿时,把一只杯子碰落到地上跌碎了。
你认为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上述哪一个故事中的儿童的行为更坏?为什么? 答:幼儿期的儿童一般会认为故事(一)中打碎15只杯子的儿童的行为更坏。(3分)
根据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学前儿童处于前道德发展阶段和他律道德发展阶段,一般到8岁以后才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幼儿道德评价的发展趋势具有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到根据行为的动机进行评价的特点。只有进入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才开始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对行为是非的判断不仅从行为的结果来判断,还会从行为者的动机的角度去考虑。(6分)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真正道德意义上的是非观念,他们对某一行为的道德判断只是依据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考虑行为的意向和动机,具有很大的直观性。他们认为造成损害程度大的就是更坏的行为。幼儿期以后,年龄较大的儿童会逐渐从行为的“主观动机”去判断道德是非,因而能够认识到故事(二)中儿童的行为更坏。(6分)
五、应用题(26分)
27.请为小班幼儿设计一个“认识我自己”主题之下的社会性教学活动方案,活动内容自选,活动名称自拟。
要求:活动内容与主题密切相关;
教案完整(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或建议);
目标全面、具体、恰当、有可操作性;
准备充分,活动过程安排合理,注重幼儿身心与学习特点,基本能保证目标的实现;
建议与延伸适当。
参考答案 活动目标: 1.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
2.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介绍自己。
3了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别特征,学会判断性别。
活动重点、难点: 能用我叫XX,今年X岁,我是X孩子,喜欢XX“句式比较连贯说话。
活动准备: 男、女布娃娃活动过程: 一、观察、谈话导入出示男女两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性别,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二、认识自己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姓名、性别、年龄、喜欢什么? 2.请全体幼儿找到旁边的同伴,相互说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告诉同伴自己喜欢什么? 三、游戏互动幼儿在活动室自由站起,在《找朋友》歌声里,随歌词提示找一个同伴,歌声停止后相互介绍自己。游戏重复多次,引导幼儿找不同的朋友相互介绍。
四、结束活动1.幼儿随歌声找凳子做朋友回到座位。2采访个别幼儿:你在游戏里认识的新朋友有谁?叫什么名字?几岁?喜欢什么? 3.任务:回家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介绍自己。
反思: 少一半的幼儿对教师的提问能积极反应,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需要鼓励和再次引导。大多数幼儿能简单自我介绍,在游戏互动环节里,幼儿都能参与活动,在且表述时语句单一、缺完整、连贯说话的表达能力。所以,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述还需要在不同的领域教学中渗透能力培养,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
2028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503)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试卷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五(试卷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二(试卷号:250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试题及答案四(试卷号:2504)
相关热词搜索: 电大 社会教育 学前 期末 试卷